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简介
(2025年4月28日整理)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坐落在墨子、鲁班故里——山东滕州,是2005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院校,是山东省“专科本科”贯通培养院校、本科自考助学院校。建校以来,传承发扬“兼爱至善 笃学励能”校训精神,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现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投资35亿元、规划758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新校区,一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拥有馆藏图书资料80余万册,教学实训设备资产约2亿元,固定资产总值6.5亿元。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来自黑龙江、广东、江苏、内蒙古、四川等18个省份。先后获得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单位、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校等荣誉称号,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摘金夺银”,全省办学质量监测在2023年进步27个位次基础上,2024年再次实现进步,“班墨故里、技能滕州”职教品牌形成显著影响力。
悠久的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是山东省枣庄工业学校、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等老牌国家级重点中专,办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中叶,是枣庄地区成立最早的高职院校。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创建于1951年,护理、药学、助产等专业享誉全国。山东省枣庄工业学校创建于1978年,机械、煤炭、电气类专业特色突出。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合并创建于2000年,建筑类专业特点鲜明。三所国家级重点中专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2005年滕州技工学校、2007年枣庄艺术职业中专、2010年枣庄广播电视大学滕州分校、2011年滕州市第二职业高中等先后并入,进一步丰富了办学资源。
鲜明的专业特色
围绕服务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精准对接山东18条标志性产业链、20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度融入枣庄“6+3”现代产业体系和滕州“化机锂医数”五大产业、“工建农服旅”五大板块,开设医药卫生、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教育与体育等6大主要门类49个高职专业。其中,机械设计与制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专科本科“3+2”贯通培养专业6个,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药学等省级特色专业4个,智能建造、智慧康养、智能制造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土木建筑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医药护养等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汽车检测与维修为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首批项目,合作举办对外办学项目专业3个。开设中职专业16个、技师专业21个。开设学历继续教育专业14个,其中国控专业4个。建设了丰富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高职中职累计建设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35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0门。编著省级以上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2部,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部。获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国家二等奖、省级特等奖等10余项。
雄厚的办学实力
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300余人,博士、硕士450余人,“双师型”教师70%以上,现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7人、省级技能大师(技术能手)17人、全国行指委(中国职教学会)专家和全国行业职教名师(技能大师)12人、省级名师工作室6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3个。还建设了山东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高校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5个。同时,聘任泰山学者、齐鲁工匠等为特聘兼职客座教授。校内建有6大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2个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实训基地和人社部“汽车修理实训基地”、附属医院、140个校外实践基地。
一流的发展平台
学校坚持教学中心、育人核心,坚持德技并修、知行合一,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德育内容体系、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考核体系,构建完善“十大育人”格局。深入开展“卓越匠心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全国匠心文化新高地,塑造“德厚技高能强”人才特色。“大思政课”深入推进,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实施“卓越工匠”培养计划,打造工匠品牌,近年来获得综合类技能大赛国家二等奖以上9项、省级一等奖12项,2024年还突破承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赛国家级一等奖及以上20余项,“技能兴鲁”竞赛一等奖30余项。大学生文化节、大学生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等4项、山东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多个学生实践团队荣获“全国优秀团队”称号。扎实推进“发展型”学生奖助体系改革,“奖、贷、勤、补、助、减”一系列奖助措施完善,多位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等各类奖学金和“齐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学校团委被评为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关工委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集体。
健全的教育体系
经过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集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技工教育于一体的“一院三校”办学特色,即“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 枣庄工程技师学院、滕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一体化管理,中职学校、技师学院二级管理,办学资源共享。目前,“高职与本科、中职与高职、中技与高技、高技与技师”纵向贯通培养有效衔接,“中职与中技,高职与高技(预备技师)”横向融通培养深度协同,高职、中职、技师、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系统构建。实施“以群建院”,释放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推进二级学院从教学单位向办学单位转变,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动车组”模式。每年近60个项目的培训和评价达1.6万余人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扎实推进与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等战略合作;牵头建设了中国-刚果(金)、中国-泰国2个班•墨学院,其中刚果(金)-班•墨学院(洛阳钼业),作为全省首批单位,被教育部、省教育厅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联合荣誉授牌;参与建设中国-缅甸职业技术学院万宝矿产校区。当选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副主任委员单位。
理想的就业去向
坚持“就业工作全员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指导课程化、就业管理规范化”,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稳定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关系,成立了“枣庄市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省级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建设了山东省“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践基地、枣庄市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等产学研训平台,“海信产业学院”迈出了校企深度合作、实质运行的坚实一步。先后与北京韦加、山东天元、徐工集团、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等单位开展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就业”等模式,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海外学生实习基地”“泰中教育联盟”“中马(山东)教育联盟”等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海外升学、就业的渠道。建校以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2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被山东省就业促进会授予高质量充分就业副主任委员单位。
完备的生活设施
校园内建有人工湖、班墨园、图书馆、体育场、墨子书院以及多处人文景观,校园餐厅和篮球场师生争相“打卡”,被评为“山东花园式学校”“山东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山东高校伙食管理先进单位”“山东节水型高校”“山东绿色校园”,是读书、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吃”:建有两处大型学生餐厅,一次性可容纳8000人同时就餐,“中国教育网”“山东教育报”推介了《带你领略舌尖上的枣科》餐饮微视频。“住”:建有11栋学生公寓,空调暖气设施齐备,全部装配了人脸识别系统、智能控电系统,视频监控全覆盖,宿舍内配备有高速网络、电脑桌凳等高标准生活设施,按照“一站式”改革理念,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打造了温馨公寓“家园印象”社区。“用”:校内有大型超市、浴室、美发厅、洗衣房以及多家银行自助存取款机,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立足新时代,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及教育强省建设规划部署,锚定“国内有影响、省内创一流、区域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办学目标,聚焦“教学中心、育人核心”,聚力“归本位、争上游、冲一流”质量目标,以“质量立校、依法治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文化润校”五大战略为动力,以深入提升办学质量为抓手,持续发力“抓大赛、抓升学、抓项目、抓就业、抓职业培训、抓校企合作”六个关键,打响“班墨故里、技能滕州”职教品牌,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