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战线联播
文化与旅游学院召开文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
  2025-09-14 文化与旅游学院 于硕
 
       9月12日上午,文化与旅游学院在综合楼0715会议室召开文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会议邀请滕州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桑、滕州汉画像石馆馆员吕文兵到会指导。学院教务科及文物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围绕社会对文物保护人才的最新需求,就如何通过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培养兼具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文物保护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上,文物专业负责人详细汇报了当前专业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与实践安排等方面介绍了已有进展,并提出进一步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的优化思路。滕州汉画像石馆馆员吕文兵结合文物修复与保护行业实际指出,当前教学应更加突出实操能力培养,建议增设文物修复基础实训、文物数字化采集等实践教学模块,积极探索“课堂+场馆”联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提升专业技能,缩短岗位适应期。滕州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桑从地域文化赋能专业建设的角度提出建议。他强调,滕州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专业特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引导学生早期参与考古勘探、汉画像石整理等本土实践项目,在亲近地方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增强专业认同;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滕州辨识度的文物保护专业发展路径。
       研讨过程中,与会人员还就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教学模块优化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在“校企联合开发文物修复实训教材”和“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堂教学及实训指导”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共识。
       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夏存国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研讨会为校企双方搭建了高效的对话平台,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核心方向。下一步,学院将着力推进校本实训教材的开发,将行业前沿技术和地方文物资源有机融入教学;持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滕州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认知实习—专项实训—岗位实践”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块,并积极引进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与实践指导,切实提升文物保护人才培养质量。
审稿人:夏存国 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