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战线联播
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助推毕业生就业工作——医药卫生学院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走深走实
  2025-06-26 医药卫生学院 魏德全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医药卫生学院精耕细作,不断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新路径、新模式,建立了党政协同、五级联动的就业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加减乘除”四级服务,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巧用“加法”,用活就业政策,提升毕业生能力素质
       为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院院长和党总支书记牵头挂帅,统筹就业工作并直接参与到就业工作一线,多次利用党政联席会、班子成员会等对就业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学生科、教务科、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五级联动,全员参与、多点发力推动学生就业。学院先后四次召开2025届毕业生就业政策宣讲暨就业数据分析主题班会,“地毯式”全员覆盖,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确保信息对称。学院聘请专业教师作为班级学生专业导师,帮助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就业指导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为同学们分析就业形势、讲授求职简历制作方法、面试技巧等,不断促进毕业生能力素质的提升。
       巧用“减法”,靶向分类指导,优化毕业生服务体系
       医药卫生学院根据毕业生各专业特点,分类施策,靶向指导,分专业、分层次、分类别推进就业工作。一是首先推进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非考证专业同学的就业工作;二是分类别推进护理专业同学就业工作,首先摸排已有护士资格证书的同学,积极推进这部分同学的就业工作。三是积极统计专升本学生名单,在专升本录取后第一时间通知学生上传录取信息,在今年医护类专升本录取分数线大幅提高的情况下,134名同学成功上岸。四是关注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对困难毕业生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管理,由班子成员一对一结对帮扶,不定期向困难生推送就业岗位,实行销号管理,就业一个,销号一个。为优化毕业生服务体系,学院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学生《求职简历》制作方法、技巧,针对部分毕业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就业,存在慢就业、懒就业等想法,制定应对方案,对症下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赴企业开展“沉浸式就业体验”3次;搭建“线上简历问诊”“模拟面试室”等,另外,学院以学校20周年校庆为契机,整合优化校友资源,聘任优秀校友和企业高管为就业导师、协同育人导师推进就业。
       巧用“乘法”,整合育人资源,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学院充分利用学生尚未毕业的窗口期,抢抓机遇,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辅导员、专业带头人、任课教师的作用,多渠道、多举措充分挖掘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就业途径,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牵线搭桥。今年,班子领导先后进行“访企拓岗”,共走访省内外企业10余家,拓展就业岗位近200个。在学生毕业来临之际,学院精心组织校园招聘会,共邀请省内外企业九家,提供岗位近100个。学院团总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毕业生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平台”“24365就业平台”“枣工快递”等就业平台,线上持续向学生推送就业岗位。引导毕业生参与政策性岗位招录,到基层就业,积极投身“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政策性岗位,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提倡“先就业、再择业”,把握好就业机会。
       巧用“除法”,细化暖心举措,确保毕业生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在就业质量管理上,学院细化暖心服务举措,持续开展“四访五问六送”活动,做好“除法”,打通学生就业通道的最后一公里,消除就业障碍、消除岗位瓶颈、消除“数字就业”,确保就业质量。一是在专业对口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单位和优秀校友的作用,提高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二是在挖掘优质岗位上下功夫。利用访企拓岗、走访校友的时机,精准摸排相关企业优质岗位的用人标准,进行人岗适配,为毕业生量身定制,尽最大可能为毕业生推荐发展潜力大、薪资待遇高的岗位。三是在促就业稳岗位上下功夫。加强与用人单位、家长的密切联系,共同开启“就业育人”新模式,建立“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今年寒假期间,学院进行“送温暖”行动,顺利走访3名困难家庭学生,着手助力就业条件不足、身体残疾的毕业生,对接当地人社部门向其推荐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题。
       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立足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留滕率”“留枣率”逐年提升。截至目前,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较去年同期提高近十五个百分点,困难生去向落实率已达90%,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在学院五级联动工作机制的有力推动下,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必将再创新高。下一步,医药卫生学院将全面系统规划就业育人举措,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全力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切实抓好就业育人关键环节,力争在2025年实现就业工作新突破。


                                                                                                                  审稿人:于莉  魏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