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新模式,推动“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提升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3月21日至3月22日,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邓祥周、副院长刘云辉、智能控制教研室专业教师赴郑州通航创新研究院和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进行实地考察,围绕“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展开深入交流。
在航空研学基地,考察团实地参观了社区学生公寓、鲲鹏集团和实训场地,围绕产教融合新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航创新研究院提出,未来将进一步开放近万平方米的实训场地,包括无人机维修中心、飞行模拟实验室及航空研学营地,为高校学生提供“吃、住、学、训、创”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同时,将联合学校开发定制化课程,将无人机飞行原理、航电系统设计等理论教学与实操项目深度融合。随后,考察团队一行来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航空学院参观、交流。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无人机云仿真教室、无人机组装调试实验室、创新研发教室、无人靶机生产车间、学生“线上”课堂、河南省柏盛无人机工程技术研究院,并围绕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展开座谈。座谈中了解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航空学院与通航创新研究院深入展开产教融合,实施“线上”课堂,将课堂放到企业一线,学生统一安置在企业社区。据悉,自2020年启动工程以来,已累计输送近600名学生进入通航企业实习或就业,覆盖无人机驾驶培训、航电研发、农业植保、科普研学等岗位,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衔接。
此次实地考察,既为机电工程学院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模式,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更为建设“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注入了新动能。机电工程学院将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研发-应用-服务”生态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淮海样本”“枣科模式”,共同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通航产业的腾飞贡献力量。